查看原文
其他

国风“出圈”后的文化传承

工商团总支宣传部 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
2024-09-04

国风的不断“出圈”

——意味着文化的破壁


一阵“国风”扑面来

从《唐宫夜宴》《元宵奇妙夜》《洛神水赋》等一出出“国风好戏”,到博物馆文创、周边成为广受热捧的爆款,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新一轮时尚风潮……近年来,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蔚为大观。




国风“新”起来

今天,国风已经吹进现实的角落,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。与国风国潮屡屡破圈相对应的,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,探索传统文化之美。国风“火起来”的背后,是传统文化的“活起来”。




“国风热”

当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,并流行于年轻群体,我们看到了“国风热”成为文化生活新时尚。很多游戏中出现满满“中国味”的道具、皮肤、界面风格,京剧、吕剧、黄梅戏等传统戏剧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,《虞兮叹》《知否知否》等古风歌曲,被做成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,以及出现在古装电视剧中的字画、家具、乐器、服饰、礼仪等,无不因“文化”之美打动年轻人。





国风呈现传统文化之形,也寄托传统文化之魂。无论是东方审美的意境、均衡细致的和谐,还是为人处世的哲理、细致贴心的情韵,很多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。比如有的产品将“愚公移山”“精卫填海”等故事融入设计,既可以打造中国独有的文化IP,又提供了美感与素材,还可以借此弘扬传统神话故事体现的坚持不懈、甘于奉献等精神。




传统与现代的碰撞

最是文化韵流长,国风“出圈”背后,恰是文化的“破壁”。当绘有800多个人物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在现代技术的修复下褪去历史尘埃,当数字敦煌、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、真实可感的体验“云游”历史文化场景,当精美的灯光、舞台让千年前的歌舞技惊全网,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。技术赋能文化表达、文化充盈技术内涵,这正是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,并且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的重要原因。



文化是国风的内功,那些停留于表演层面的国风只能是“伪国风”,唯有精心制作、用心打磨,才能真正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,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。火爆电视荧屏的《中国诗词大会》《典籍里的中国》,还有今年新上映的综艺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,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、文物“戏精”等,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。创新先要守正,国风之魅力不在“风”,而在“国”,否则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,都只能是“无根的浮萍”。




说到底,国风之所以流行起来,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、足够震撼,既有翩若惊鸿、衣袂飘飘,也有百舸争流、气势磅礴。



国风的流行,激荡的是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,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。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明,让优秀文化可触摸,让唐风宋韵浩荡汇聚,既能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,也可以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。




青年传承

当代年轻人们不仅热爱国风、品味国风,还能用自己的才华与特长,借助新兴传播渠道的力量传承与推广国风。95后彭静旋在法国街头弹古筝,不仅引发当地居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,视频传到短视频平台后,也让更多国人感受到“音乐无国界”的魅力;峨眉武术传承人、1998年出生的凌云因穿睡裤“提剑丢垃圾”视频爆红网络,后来在河南卫视《七夕奇妙游》《破阵乐》中饰花木兰一角,顺利打入主流文化传播。




一代又一代的传承,从塞北孤烟的丝绸之路到纸醉金迷的纽约秀场,从手工匠人到现代广告人,得益于“国风”以及其背后脱胎于农耕文明的自然哲学,一次次地将千古风流吹到了西方。当我们被故宫美妆、波司登羽绒服、古风歌曲、国风短视频等惊艳时,不要忘记,这一切都来自于:数千年前的那一锄,一粒粟,一瓢水,一垄间。


THE

END


【工商团总支宣传部出品】

编辑|谢芷萌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素材来源|网络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初审|金晶

终审|管超

投稿邮箱:2777917587@qq.com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